安达出行 中国网约车领导者

与传统网约车差异化竞争 耀出行COO杨广:要做轮子上移动的五星级酒店

2020-11-16 13:37:41浏览量:161 标签:   耀出行   网约车   专车  

眼下,国内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在“新四化”浪潮冲击下,车企正加快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积极布局以共享化为主导的网约车行业。

当前,包括吉利、奔驰、长安等车企都盯上了网约车这块“蛋糕”,纷纷成立出行公司或推出出行品牌。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约车企业已超过200家,耀出行正是其中之一。

日前,耀出行在成都正式宣布开城运营。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10月24日,戴姆勒出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管理的吉利科技集团宣布,双方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耀出行,提供豪华网约车出行服务。2019年12月,耀出行在杭州启动运营,此后相继进入广州、西安、杭州等城市。

图片来源:耀出行官网

据耀出行首席运营官(COO)杨广透露,在过去11个月的运营中,耀出行在企业客户和个人用户数量方面的增速超过70%。

B端主导谋求差异化竞争

与滴滴出行、神州专车等同样提供豪华车出行服务的企业不同,耀出行采用的是B2B(Business-to-Business,企业与企业)、B2C(Business-to-Customer,企业与消费者)官方直营模式,而滴滴出行等互联网公司采用的则是C2C(Customer-to-Customer,消费者与消费者)模式。

“其实2B业务和2C业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营方式,用户基本盘完全不同。他们对于服务的要求、定制化的要求、价格的要求,乃至于很多细节的要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杨广认为,这是耀出行与其他网约车企业定位的差异。

同时,相比而言,其他网约车企业多采用指派模式接单(即根据司机的星级、服务分及距离乘客的远近进行派单),耀出行使用的是预约模式。

“我们供给侧密度比较稀疏,在供给状态上区别于传统的网约车模式,在交易设计上也区别于传统的网约车公司。就当前的供给状态而言,以预约的方式调动资产,可以提高我们资产运营的效率。”杨广认为,作为耀出行业务基本盘的企业客户更适合重资产的使用模式。

图片来源:耀出行官网

业内分析认为,从订单派发的角度来看,预约模式更能实现订单的合理匹配,达到降低驾驶员空驶、提升驾驶员收入、提高平台效率等目的;从城市治理角度来看,预约模式能够实现缓解城市拥堵,完善城市大脑、有效配置交通资源的作用,进而体现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谈及用户画像时,杨广表示,耀出行一方面为从事高端品牌市场活动的企业客户提供运营车队,另一方面则为包括商务人群、财智精英在内的C端客户提供服务。不过,杨广也透露,在未来的规划上,耀出行首先要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企业客户是整个业务的基本盘。

要做网约车领域的“五星级酒店”

当前,大多数网约车企业仍面临未能实现盈利的尴尬局面。以占国内网约车市场份额最大的滴滴出行为例,其从2012年成立以来,至今累计亏损已经超过400亿元人民币。

有观点认为,在行业大多数企业暂未盈利的情况下,位于网约车“金字塔尖”的高端市场用户规模没有中间市场区间大,同时所使用车辆在购买、保养、运营方面要投入比中间市场更高额的资金。目前,耀出行运营车辆主要有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E级轿车、C级轿车、V级MPV等车型,售价均在30万元以上,要想实现盈利,将具有更大的挑战。

对于企业的盈利状况,杨广认为:“网约车、重资产模式和如何盈利,如果把这三个核心关键词放在一起很有可能就进入了传统认知。但如果把这三个关键词分开,跳出网约车原有的思维方式,只是看重资产和盈利模式,像五星酒店、航空公司这样的重资产企业已经实现了盈利。”

在杨广看来,与其他网约车企业相比,耀出行是一家持有重资产的公司,且更像是“装在轮子上移动的五星级酒店”,这也是耀出行与其他网约车企业的差异所在。据了解,耀出行每一个订单的溢价是传统网约车的5~8倍。

有分析认为,网约车企业推动了传统产业和互联网技术更好地融合,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可以提升营收。如,滴滴出行正努力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解决顺风车的安全问题,而耀出行则可以提供会务用车、儿童用车等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以实现营收。

第三方咨询公司贝恩则认为,区域密度对网约车业务的盈利至关重要。网约车企业应该瞄准优势地区,建立密集且稳定的车队规模,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运营成本。据杨广透露,耀出行在成都投放车辆的数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增加至100辆。

更多网约车开发、网约车牌照、网约车运营、网约车政策、定制客运、跨城拼车信息可访问安达出行:www.andacx.com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